中新网太原11月30日电 (任丽娜)江山如画,人心向善,大美中华,人物从山水中走来,回山水中去。29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道情戏《大河清清》在山西开排。
道情戏《大河清清》唱响江山如画。任丽娜 摄
27日—3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山西举行。采访团沿着汾河溯流而上,感受“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生动实践,感受大美中华的“山水”和“人文”。
道情戏《大河清清》以黄河的生态环境治理为背景,以山西临县文化馆导演苏琳排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舞蹈为贯穿线,以律师王浩然与山娃、翠翠夫妻俩的“偶遇”和冲突为切入点,讴歌了山里人心灵的善良和清澈,同时象征蕴含了多层哲理,黄河的清澈,是高原人多少年的梦想,母亲河的厚重和奔腾,也塑造着黄河岸边人们淳朴的性格。
《大河清清》汇聚了目前国内戏曲界优秀的编创力量。编剧是两度荣获“文华大奖”的著名戏曲编剧徐新华,导演由中国评剧院著名导演安凤英担任,作曲由山西籍著名作曲家臧云飞担任,舞台美术设计由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师倪放担任,山西省著名编剧、词作家王辉专门为该剧撰写了主题歌。
徐新华表示,“临县道情是吕梁临县土生土长的传统剧种,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将充分利用临县道情戏的剧种特色,有机融入山西省的地域特点、民俗风情,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舞台样式,让临县道情戏做了一次崭新的创新尝试。”
“一泓清水入黄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道情戏《大河清清》以独到的审美、生动的故事诠释了青山绿水中一个个心存善念清澈如水的美丽心灵。以独到的叙述方式将“一泓清水入黄河”这一主题的编创与剧中主线故事人物命运的跌宕反转紧密结合环环相扣,构成一副多空间多视角超现实主义揭示人性弱点的诗化心理戏剧作品。
据介绍,道情戏《大河清清》是一台具有当代戏剧美学的农村现代戏,其高妙在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与心灵治愈双线并行相融相生其意义深远发人深醒,在一泓清水映春秋的诗句中完成了剧作家的思想表达,江山如画,人心向善,大美中华,人物从山水中走来,回山水中去。
道情戏《大河清清》由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临县县委宣传部、临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策划,吕梁市文化艺术中心/临县道情研究中心排演。
“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由临汾市委宣传部、临汾市委网信办、太原市委网信办、晋中市委网信办、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共同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完)
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30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中央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已经走过八年历程,目前阶段性目标已经顺利完成。
据介绍,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机制逐步健全。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地相继制定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中涉及的线索筛查、鉴定评估、磋商程序、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文件共459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官方统计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全国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700余件,涉及赔偿金额近12亿元人民币,推动修复土壤超过120万立方米、林地360万平方米、农田160万平方米、地表水体4700万立方米、地下水1.3万立方米、湿地80万平方米、清理固体废物45万吨。
“生态环境保护损害赔偿工作连续三年纳入中央对于省级党委和政府的考核,就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考核。”赵柯说,所有的省份都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纳入了地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考核。还有一些省份纳入了省级生态环境督察的范围,有24个省纳入了省级生态环保督察的范围。
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2873项;累计依法备案地方标准352项。现行固定源、移动源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别达到56项、20项;有效的标准中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65项。水、气、声、辐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体系全面建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不断完善,支撑排污许可等重大改革的标准体系创立发展。
赵柯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强化督导考核,压实地方党政的主体责任,继续开展案例实践,积极推动将改革成果纳入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逐步实现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完) 【编辑:刘阳禾】